
石頭公社於澳氹大橋發表帶有行為裝置特質的"大橋上的夢遊日子"戶外舞蹈劇。演出為澳門藝穗節節目之一,由當時澳門市政廳主辦。澳氹大橋被變身為一公共藝術空間,一邊擺放十個舊生活片段的裝置,展示歷史的痕跡,演出者從中來來去去,舞弄自己和這個城市的轇轕,而另一邊則有三百多張巨型字紙牌,不斷問人關於記憶與失去。
澳門當代藝術以繪畫、裝置、攝影等視覺藝術形式為主,而由觀念出發,直接以身體、行動作為創作媒介的“行為藝術”,在澳門仍是個陌生、讓人難以理解的辭彙,與行為藝術發生直接關係的事件、演出及參與者屈指可數。直到二十世紀九十年代才陸續有藝術家做了“行為”作品,也有一些與藝術有關的“行為”發生。作為一種刺激思考、挑戰制約、釋放個體潛能、要求與觀眾親近及互動的藝術形式,在澳門仍有很大的開拓空間。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